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哪里是用血浸染吴钩之地?如今已是城池荒芜,碧水长流。这里曾是当年群雄争霸的战场,而今只余飕飕的风声。塞草遍野,寒风呼啸,满地皆是秋色。
称霸的事业轻易地结束了,策马驰骋,兵戈杀伐,最终也只换得满头白发。不要轻易用美好的年华换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头来只不过被埋于废弃的山丘之下而已。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淬(cuì):淬火。
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碧流:绿水。
龙战地:指古战场。龙战,本谓阴阳二气交战。后遂以喻群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元167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秋,纳兰性德奉命出使梭龙,在行经到当年诸侯争战之地时,发起历史兴亡之思,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62页

赏析

  这首词是一怀古之作,该词通过描写塞外寒风萧萧,衰草遍野的冷落景象,行文用词格调高远,气势豪纵,情致凄怆,透彻地抒发了世事无常、兴亡无据、古今同梦的悲慨。

  “何处淬吴钩”开端即问,从中可见悲凉凄怆的情调,下面紧接着荒城“枕碧流”,映衬出当年争战之地的衰草、风霜的萧瑟荒凉,折射出词人的迷惘与哀伤。“塞草霜风满地秋”,道尽了秋日的萧瑟凄凉。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戈总白头”,下片从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了人生苦短,人间若梦的伤感。结句处的“多少英雄只废丘”,是这种哀感的点睛之语,大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怀。

  世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是一首纪游咏古之作。该词通过描写塞外寒风萧萧,衰草遍野的冷落景象,透彻地抒发了世事无常、兴亡无据、古今同梦的悲慨。整首词行文用词格调高远、气势豪纵、情致凄怆,于悲壮中又有着超越历史的时空之叹。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0篇诗文  12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

陈维崧 陈维崧〔清代〕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曾过。开着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
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怅年光、一往蹉跎。卖了杏花挑了菜,春纵好,已无多。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狱中题壁

谭嗣同 谭嗣同〔清代〕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